欢迎访问NMN观察-关注中国抗衰老研究

NMN观察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抗衰老观察 >

抗衰老观察

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发布时间:2020-10-14 15:56抗衰老观察 评论

原标题: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人体遍布痛觉神经,以便于出现疾病、伤痛时能及时反馈至大脑,但肝脏不同,它是人体内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,因此被称为“沉默的器官”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深夜,救护车飞驰在空荡的道路上,车上躺着一位年纪不大的患者,脸色枯黄,那肿大的肚子是十分显眼。

医生看了患者病历:胡先生,28岁,肝癌,肝硬化失代偿期,腹水等。

通过病历发现患者肿瘤的大小、位置、以及肝硬化的程度后,医院给出结论:无法通过手术切除,考虑姑息疗法。

家属得知这一结果,还是不想放弃,但当全家人把希望寄托在中医上时,中医问诊结果又给了这个家庭“当头一棒”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最后,胡先生只坚持了不到1个月,就因为病情恶化离世了。

但其家人非常不解,因为胡先生生前滴酒不沾,为何还得了肝癌?

医生叹息:谁说只有喝酒才伤肝!

胡先生是一位慢性乙肝患者。

虽然家庭条件一般,但依靠自己的努力买了房子,把父母接到县城住。

就因为工作太过劳累,身体抵抗力下降,同时肝脏的抗病能力下降,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,最终融入了肝细胞基因中,最终使肝细胞发生变异,诱发肝癌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除此之外,这2个因素也会对肝脏带来损害,要避免

1、吸烟

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,进入体内要由肝脏进行代谢;烟雾会加大肝癌基因的表达,加速基因突变,增加患癌几率。

2、霉变食物

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,被列为“一级致癌物”,进入人体后,易损害肝细胞,诱发肝病。

生活中,发霉的大米、花生、玉米,变味的食用油等,最好不要食用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医生提醒:这2种表现一出现,多半肝癌已上身,尽早检查

表现1、脸色发黄

脸色发黄,是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。

在严重的肝病发生后,肝脏内可正常“工作”的肝细胞数量减少,无法正常摄取血液中的胆红素,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,引起黄疸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表现2、肚子大

肚子大是“腹水”的表现。

这是肝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

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量减少、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或者门静脉高压,导致细胞内的水液流向细胞外引起的腹水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养好肝,预防肝癌,尽量做好“一吃、一喝、一戒、一动”

一吃、饮食营养均衡

像火锅、烧烤这些“好吃”的食物,要少吃。

它们含油量不较高,摄入过多,易使体内的脂肪堆积,易诱发“酒精肝”,建议生活中多吃一些对养肝有利的食物。

鸡蛋:其含有的蛋白质、卵磷脂,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,增强肝功能,建议,每天1个鸡蛋。

香菇:其含有的维生素B族,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,促进毒素排出。

胡萝卜:可补肝明目,提升免疫力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一喝、喝茶

元芙菊有助于修复肝细胞,减轻肝脏负担。

元芙菊产于河南焦作,属于四大怀药之一。其含有的胆碱、硒、黄酮类化合物等护肝成分高达62%,常被用于养护肝脏。

胆碱—对脂肪有亲和力,可做到有效防止肝脏脂肪聚集,减少肝炎、脂肪肝、肝硬化。

硒元素,一种“抗肝坏死保护因子”,抗氧化作用强,可帮助人体消灭90%的乙肝病毒,对肝脏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。

经常泡服元芙菊能满足胆碱、硒的摄入,有利于养护肝脏,保护肝脏功能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一戒、戒熬夜

熬夜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“标配”。

但是长时间熬夜,会消耗大量的肝血,影响肝脏正常功能,加速肝脏衰老。

中医中有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人在睡觉时,全身的血液更好的流经肝脏净化,有助于肝脏藏血。

建议,每晚23点之前入睡,保证7~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。

一动、坚持运动

不仅能控制体重,还有助于疏通肝气、宣泄肝火。

青年人可选择跑步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运动;中老年人及心脏病患者,要做舒缓的运动,比如打太极拳。

建议每周运动至少4次,每次运动在不损伤身体的前提下,使身体微微出汗。

 28岁小伙,滴酒不沾,肝癌离世,医生叹:谁讲只有喝酒才伤肝

最后,要注意定期做筛查

肝脏彩超、血清甲胎蛋白,是筛查肝癌经济、有效、方便的方法。

建议:肝硬化患者、慢性乙肝、丙肝肝炎病毒感染者、酗酒者以及有家族史者,每半年检查1次。

肥胖者、糖尿病患者、脂肪肝患者等高危人群,每年筛查1次。